|
去河南洛阳旅游,很多人会选择去一趟孟津县的铁谢村。一来是因为这里的羊肉汤非常鲜美,全国有名,二来是要看一看这里一座独特的陵园。
从规模上看,孟津县的这座陵园是一座气势恢弘的陵园,它整个呈长方形,由神道、陵区和祀院组成,占地达6.6万平方米,其中墓冢位于陵园正中,高17.83米,周长487米,气势极为壮观。再看周边,阙门巍峨,神道宽阔,石刻林立,碑碣参差,古柏森然,俨然一派帝陵气象。
那么这是谁的陵寝呢?民间相传,这是东汉开国皇帝,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寝,又称原陵。您可能注意到我刚刚用的一个词,民间相传。为什么是民间相传呢?这里先讲个故事。
说公元57年,辉煌一世的汉光武帝刘秀躺在病床上,已经不行了。他把儿子刘庄,也就是后来的汉明帝叫到床前,做最后的嘱托。说什么呢?他说儿啊,我死之后,你千万不要把我埋在邙山,一定要把我埋到黄河下面去。
注意,刘秀是这么说的,但这却并不是他的真实遗愿。为什么呢?这里咱们有必要介绍一下邙山。
邙山,也叫北邙山,位于洛阳城的北边,是秦岭的余脉。走进邙山,您会发现这里跟别的山很不一样,哪儿不一样呢?山上坟连坟,墓接墓,陵盖陵,古墓之多,堪称中国之最。
有多少古墓呢?大大小小将近上万座。并且,这里还是中国历史上帝王陵寝最多、最集中的地方,已经探明的帝陵就有24座。那您肯定要问了: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葬在邙山呢?因为古人注重风水。从古代风水理论看,邙山不仅风水好,还不是一般地好。好在哪儿呢?
它北临黄河,山势雄伟,葬在邙山,就可以达到“枕山蹬河”,这个古人最崇尚的风水标准。另外,除了靠山面水,这里还有一个特点,也特别符合风水说,叫什么呢?叫藏风聚气。
总之,邙山自古是人们最为理想的营坟之所,人称“中国第一风水宝地”。所以民间一直说,“生在苏杭,葬在北邙”,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圆满。关于这一点,古代不少文学大家,在他们的诗作里也做了印证。
比如唐代文学家韩愈,在《赠贾岛》诗中写道:“孟郊死葬北邙山,从此风云得暂闲。”唐代大诗人白居易,也在《浩歌行》中写道:“贤愚贵贱同归尽,北邙冢墓高嵯峨。”唐朝诗人王建,在《北邙行》一诗里更是写道:“北邙山头少闲土,尽是洛阳人旧墓。旧墓人家归葬多,堆着黄金无买处”。
这些诗说的都是邙山墓葬的盛况。所以,光武帝最终的遗愿是自己将来葬在哪里?当然是邙山了。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希望自己死后葬在邙山,可刘秀去世之前,为什么要对儿子说,自己死后要把自己葬在黄河底下呢?
|
|